广东这个小镇,15万人,一年卖160亿,撬动全世界的灯泡市场

双11前夕的广东中山古镇,街边行人步履匆匆,一间间工厂里酝酿着紧张的气氛。
这个只有15万人的南方小镇,每5个人中,就有一个人,从事灯饰行业相关的工作。在路上随便拉一个人,看起来普普通通,极有可能是个徒手起家,年入百万的大老板。
每天,从古镇发出的灯泡,经过空运、海运、陆运,到达世界上几百个国家。双11前夕,为了备货,古镇每一家工厂都更加忙碌了。
胡家考的工厂,也不例外。他今年31岁,创业11年。他的灯泡,通过电商国际站,照亮了大半个世界地图。
广东这个小镇,15万人,一年卖160亿,撬动全世界的灯泡市场
杀不了猪,就去厂里干活
胡家考还记得,父亲去世后,母亲一分钱掰成两半,仍舍不得花的眼神。
2009年,胡家考大一刚结束的一个晚上,他接到家里的电话,哥哥声音哽咽道:“回来吧。”胡家考一听,就反应过来,常年患高血压的父亲走了。
他连夜从广州赶回父母所在的中山市小榄镇,父亲只留下一个猪肉摊子。这个猪肉摊,养活了胡家考三兄妹。
在胡家考的印象里,母亲的手,永远是粗糙,长满茧子的。为了撑起这个家,母亲起早贪黑,每天扛几百斤猪肉,在小榄街头零卖。
挣回来的五毛、一块纸币,母亲揣在身上舍不得用。以前坐摩的花掉5块钱不会心疼,现在会为了砍一块钱,和摩的师傅讨价还价。
母亲卡着钱过日子的情形,胡家考看不下去了。不顾母亲的反对,他退了学,想顶上父亲的位子,帮母亲卖猪肉。
但他高估了自己,“几百斤的猪肉,我根本扛不起来,力气还不如母亲。”
胡家考在猪肉摊守了二十多天,母亲看着心疼,让他别干了,“你去厂里找一份工吧。”
古镇的灯光
小榄的工厂不多,但隔壁古镇,最不缺的就是工厂,几千家灯饰工厂门口,永远贴着招工启事。
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古镇有两家镇办企业,开始生产台灯、环形灯等产品。工人们拿一根电线、一条弯管、一个灯泡外加一个灯座,拼装在一起,就是一个简易台灯。那个年代,台灯算是新奇物件,便宜又好用的台灯很是抢手。
后来,古镇居民纷纷效仿镇办企业,他们从佛山、顺德采购灯饰配件,自己组装成灯具成品。
古镇灯饰早期的市场,是古镇人用双脚跑出来的。能说会道的古镇人,背着台灯、灯泡,在祖国大江南北留遍了足迹,也让古镇的灯亮遍了全国。
2000年后,无数家庭作坊里,冒出了十几家成规模的夫妻厂、兄弟厂。这些积累了资本的古镇人,不再满足于拼凑灯泡。他们开始自主研发,自购注塑造模设备,开发新灯泡样式,研发新功能。
没过几年,古镇街上的灯泡花式、品种层出不穷。古镇的灯光越照越远,不少工厂还将自家的灯泡卖到了国外,或给国外的灯饰品牌做代加工。
广东这个小镇,15万人,一年卖160亿,撬动全世界的灯泡市场
这是古镇人做外贸的雏形。
胡家考到古镇的那一年,“镇上到处都是灯饰厂,几公里长的街边,最多开了几千家灯饰店铺。”一到晚上,这些灯饰店一起照亮古镇,形成古镇特有的“十里灯饰长街”。
进厂的第一天,胡家考就发现,这是一个不需要门槛的行业。“一把螺丝刀,一个卡灯头的工具,就能装好一个灯泡。”
一个多月后,胡家考辞了工,他掏出自己全身的积蓄——2000元,开始了创业。
100元创业
在古镇,创业不需要资金,不需要厂房,也不需要机器。胡家考花了150元,租下一间最便宜的红砖瓦房,只有十几平米,白天时,光线都很难照进来。
除去购买灯泡零件花去的分分角角,胡家考创业初期最大的“投资”,是用100元,买了一把卡紧灯泡头部的螺丝刀。买之前,他思忖了半晌,才咬咬牙掏了钱。
每天,胡家考要在出租屋里待16小时,组装100多个灯泡。他把自己忙到透支,“上床倒头就睡,治好了失眠。”
拿着这些灯泡,他到临镇的五金店,挨家挨户上门推销,结果成功率很高。
“这些老板进货都有中间商,一个进价175元的LED灯,我自己组装,把价格压到100元,那些老板后来都主动打电话给我要货。”
不到一个月,胡家考就接到了一个“大单子”。一个客户让他做一款照射桥梁的投射灯,他埋头在家做了20多个灯,净挣了1万元。
胡家考第一次赚到这么多钱,振奋又心酸。“母亲卖猪肉,一天最多赚100元。”
后来,胡家考的电话每天都要被五金店老板打爆。他把亲戚朋友叫过来帮忙,每个人一天能组装七八十个灯泡,仍然供不应求。
胡家考已经记不得,创业初期的那三年,他搬过多少次家。
没过几个月,他就离开了那间十几平米的瓦房,搬到了两室一厅的公寓里。公寓堆满了灯泡配件,成了他第二个“创业驻点”。再后来,东西塞不下了,他又租了一间100多平方米的作坊。
广东这个小镇,15万人,一年卖160亿,撬动全世界的灯泡市场
2012年,胡家考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中山市金字塔灯饰有限公司,招了20多个员工,一年有近200万元的销售额。
2015年前后,古镇人的触角,已经伸到了国外。“但大部分的外贸订单,都是走的线下渠道。”做外贸电商的古镇人寥寥无几。
胡家考并不满足于国内市场,他想开一间国际站店铺,把自己的灯饰卖出国。这个念头在萌生时,像个黄粱美梦。
胡家考不会英文,不懂国外市场,若自己独自做外贸,恐怕要死在第一步。他“三顾茅庐”,请回了曾经在自己公司工作,后转行外贸行业的王让。
非洲,还有没亮起来的地方
2015年底,王让回到古镇,开始运营胡家考的国际站店铺。一个多月后,她谈成了第一笔外贸订单。一个来自中东的客户,订购了几万元的LED球泡灯。三个月内,王让陆续谈了几个客户,通过国际站,卖出了六七十万元的货。
这些年,王让带着团队员工,来往于泰国、印度、埃塞俄比亚、埃及、南非等国家,参加当地展会,向国外客户推荐国际站店铺。在海外,他们已经积累了几百个客户。
胡家考的外贸客户里,有一批特殊的非洲人。
在满足美国、德国等客户对灯泡外观“高大上”、“潮流”的同时,胡家考面对非洲客户,要尽量降低成本。“他们的要求就是便宜,对灯泡的外观,质量,要求很低。”
为了节省成本又不影响产品质量,胡家考卖到非洲的灯泡,往往都是普通的包装,最简单的功能。这些灯泡进价只有几元钱,但直到近两年,胡家考才知道,自己做的廉价灯泡,在非洲的渗透率有多强。
南非人 Bandile(化名)卖了好几年的灯泡,他在南非当地的经销商手里拿货,转手零卖。去年,他尝试着在胡家考的国际站店铺,下了两次小订单。年底, Bandile到中国出差,顺便去了胡家考的工厂。
广东这个小镇,15万人,一年卖160亿,撬动全世界的灯泡市场
胡家考带着Bandile逛车间, Bandile环绕四周,工人手里拿着零件,正在快速组装着,他觉得这环境异常熟悉。
他摸着灯泡的包装盒,又瞅了瞅灯泡型号和外观,惊讶地发现,“我的经销商给我看的照片,不就是出自你们工厂吗?”
自己在经销商手里买了好几年的灯泡,居然在国际站上找到了原厂家。Bandile拉着胡家考的手激动不已:“我终于找到组织了。”
那之后,Bandile直接从胡家考的店铺下单,比从前在经销商那里拿货,便宜了5到10个点。
今年,受疫情影响,线上下单成为大部分国家的主流交易模式。原本习惯了在经销商手里拿货的小老板,都学会了逛网店。
这其中,有不少人都“找到了组织”。“很多人都和Bandile一样,早就在经销商手中,拿过我的灯泡。”
如今,胡家考的灯泡已经卖到了全世界136个国家,每年出口一千多万只灯泡。但他发现,非洲仍有很多地区,还没有通电。“晚上坐在飞机上快降落时,能看到很多地方还是黑的。”
胡家考希望,自己的灯泡,能够早日照亮整个非洲。

小诺

豫ICP备12003277号-4